一、電熱水器結構原理
儲水式電熱水器充滿水通電后,電熱水器內的電熱管加熱電熱水器內膽內的水。當加熱到設定溫度時,電路自動斷開,電熱管停止加熱,整機處于絕緣狀態(tài)。當內膽內的水溫降低到一定溫度時,電熱管再次通電加熱,循環(huán)往復,使電熱水器始終有熱水。
電熱水器主要分為電路和水路兩部分:
1、水路部分:進水通過安全閥單向(只能進水,不能出水)進入水箱內膽,下進水口靠近水箱底部,進水口上方有擋板,使冷水進入底部,防止冷水進入上部影響熱水膽汁上部,熱水比冷水輕,在水上部分,熱水出口也在這里,所以水總是熱,使熱水流出,必須進入冷水,增加膽汁水壓,熱水擠壓。關閉進水口,即使內膽充滿熱水,也不會流出。通過調節(jié)混水閥,流出的高溫熱水適合使用要求。
2、電路部分: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將冷水加熱到設定溫度。
電熱水器的加熱是通過電熱管進行的,溫度設置是通過調節(jié)溫度控制器進行的。電熱水器將電能轉化為熱能,并傳遞給被加熱的媒體(水)。當水達到預定溫度時,溫度控制器會自動切斷電源并停止加熱。一段時間后,當水溫低于設定溫度時℃溫度控制器將重新工作,并繼續(xù)將加熱恢復到設定溫度。
二、電熱水器主要部件功能介紹
1.內膽:內膽是熱水器的核心部件,直接影響熱水器的安全性能、使用性能和工作壽命。
2.鎂棒的主要作用是保護電熱棒。電加熱棒在加熱過程中容易與水中的礦物質發(fā)生反應,從而降低加熱棒的使用壽命。
鎂棒的工作原理:由于鎂的活性大于加熱棒的鐵或銅,水中的礦物質首先通過鎂棒與鎂棒反應。鎂是電化學序列中電位最低的金屬,生理上無毒。因此,制作鎂棒來保護內膽是非常理想的。鎂棒的大小與保護內膽的長度和保護效果直接相關。鎂棒越大,保護效果越好,保護時間越長。
3.防電墻:利用水本身的電阻(如國家標準規(guī)定自來水為15)℃電阻應大于1300Ω),通過選擇熱水器中的水管材料(絕緣材料),確定管徑和距離,形成隔離墻。當電熱水器通電時,即使加熱內膽的水有電,也會被水本身的電阻衰減,達到隔離電的目的,使熱水器的進出水兩端達到幾乎零的電壓和0.02mA/kw以下極微弱電流。
4.加熱棒:電能→熱能轉化裝置主要用于加熱水,其功率為1500W-3000W,主要由加熱電阻絲、銅管或不銹鋼管、導熱絕緣介質氧化鎂和接線端子組成。通電時,電流加熱加熱電阻絲,熱量通過電加熱器加熱儲存在內膽中的水。電加熱管由三層組成,最里面是電阻絲,中間是耐高溫絕緣氧化鎂粉,外層是不銹鋼管(英格萊800金屬管承受1357-1385°C高溫)。電阻絲是直接加熱元件,耐高溫絕緣鎂粉在高溫下絕緣,保證電熱管的安全。
以防漏電。以防漏電。
5.溫度控制器:工作原理:現(xiàn)用溫度控制器均為液體膨脹結構。利用液體具有熱膨脹和冷收縮的特點,溫度控制器將特殊液體密封在由探頭和毛細管組成的密封腔中,探頭插入待測溫度部分。當溫度升高時,探頭內的液體膨脹,并沿毛細管移動到末端。膨脹的液體使膜盒變形,推動觸點,斷開電路,停止加熱。調整溫度控制器旋鈕,即調整斷開觸點的位移,這個位移與感知溫度成特定比例。當溫度下降時,膨脹的液體會逐漸縮小體積,接觸點會回到導通狀態(tài),加熱管會重新開始加熱,這就是溫度控制器控制水溫的原理。當內膽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,液體加熱膨脹會通過毛細管頂起杠桿板,金屬板會自然彈起,斷開兩極,停止加熱。當水溫下降到設定溫度5時℃當液體冷縮時,杠桿板自動反彈并將彈簧片壓到A點,重新關閉電路,開始加熱,實現(xiàn)保溫功能。
檢測方法:量通斷,拆下連接線,萬用表打電阻×10檔,調零后,用表筆測兩端子應為導通,否則判為損壞,需更換(可調式控溫器要把旋鈕轉到最高溫位置測量)。用表筆測量兩端子與金屬外殼應為不導能,否則判定為損壞,需更換。
6.超溫保護器(熱斷路器)的原理是,當內膽水溫度達到88或91時,金屬板加熱變形向上彈,頂起絕緣頂桿,斷開兩極,實現(xiàn)防超溫保護。當雙極斷開需要復位時,必須手動按下手動復位鍵,并用萬用表測量兩極是否連接。
檢測方法:拆下連接線,萬用表擊中電阻×10檔調零后,用表筆測量兩端,正常為導通,否則損壞,需要更換。用表筆測量的端子和金屬外殼不得導通,否則損壞,需要更換。
7.漏電保護插頭開關:原理是使用漏電開關內部裝置,當電熱水器漏電或負載電流大于額定電流時,自動跳閘,切斷電源,避免事故。
檢測方法:通電后按試驗按鈕,漏電開關應立即跳閘。復位后,拔下插頭,萬用表打電阻×10檔,紅表筆連接到一端,黑表筆連接到端子,插頭端子和端子應一一導通(L、N、G);四線漏電保護插頭通電后,用藍色接線端與超溫信號線端接觸。漏電開關應立即跳動閘門,按下復位鍵的電源指示燈應亮起。所有漏電保護插頭線應從熱水器上拆下并復位,萬用表打在×10K檔(或2MΩ任何兩個插頭端子的間阻值為7MΩ以上。